今年雨水多发,特别是在玉米授粉期间,往往造成玉米不结穗、玉米穗子果粒少或者玉米“秃顶”的现象。有些老专家都说,今年玉米晚收,每亩可多增产100斤;小麦要晚种,明年多打粮! 玉米晚收增产技术就是在不影响小麦适时播种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延长玉米灌浆时间、增加粒重,从而提高玉米产量、改善玉米品质。 在不影响复种的情况下,可适当地推迟收获期,提高玉米粒重,增加产量。当玉米苞叶干枯松散,籽粒变硬发亮呈金黄色玉米籽粒乳线完全消失时,即为玉米完熟期,此时收获产量最高。 当前一些地方种植的玉米品种多有“假熟”现象,即玉米苞叶提早变白而籽粒尚未停止灌浆,这些品种往往被提前收获,此时千粒重仅为完熟期的90%左右,通常减产10%左右,造成光热资源浪费,玉米产量潜力不能充分发挥,影响了粮食产量的增长。 01怎么掌握收获期? 1.延长籽粒灌浆时间,提高产量。玉米只有在完全成熟的情况下,粒重最大、产量最高。收获偏早,成熟度差、粒重低,产量下降。有些地方有早收的习惯,常在果穗苞叶刚变白时收获,此时千粒重仅为晚熟期的90%左右,一般减产10%左右。 2. 提高产品质量。玉米适当晚收不仅能增加籽粒中淀粉含量,其它营养物质也随之增加。籽粒营养物质的积累是一个连续过程,随着籽粒的充实增重,蛋白质及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也逐渐积累,至晚熟期达最大值。 3. 适期收获的玉米籽粒饱满充实,籽粒均匀,小粒、秕粒明显减少,含水量低,便于脱粒和存贮。 玉米收获过早,籽粒灌浆不充分,可导致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适当晚收可增加粒重、减少损失、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是一项不需增加成本的增产措施。 改变苞叶变黄就开始收获的习惯,完熟期才是玉米的最佳收获期。因为过早收获,籽粒没有完全成熟,严重影响产量,收获过晚有会造成养分倒流现象,所以说,早收晚收都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图:黑层发育进程) 一般情况下,按玉米正常生育算,玉米苞叶枯黄后,向后推迟10天左右收获,即将玉米授粉后40~45天收获的习惯改为授粉后55天左右收获。充分利用玉米生育后期秋高气爽、利于干物质积累的气候资源,尽量延长玉米灌浆时间,让玉米粒重潜力充分发挥。 所以玉米收获要改过去“苞叶变黄、籽粒变硬即可收获”为“苞叶干枯、黑色层出现、籽粒乳线消失”时收获,一般可晚收7-10天。 03 今年为啥小麦要晚种? 根据近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冬小麦适时晚播,有利于冬前稳健生长,安全越冬。俗话说:“麦无两旺”“小麦就怕‘大耳朵’”。就是这个道理。 最近几年冬季温度普遍偏高,晚播也同样会推迟红蜘蛛、蚜虫以及杂草的发生危害。小麦播期,对年后小麦黄花叶病毒病的发生与否有直接影响,晚播麦田发生几率远远低于早播麦田。 小麦晚播种,也是有利于小麦安全过冬的。晚播的小麦冬天积温比较少,茎叶数量少,分蘖也少。所以,冬天对养分的消耗就少,等到春天温度升高的同时,分蘖会快很多。 所以,适当的晚播小麦,不仅仅可以预防小麦病虫害的发生,还能减少小麦冻害,更有利于春季的返青和分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