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实体经济领域的创业者,对于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但没有话语权,只能是被动等待。前几年一系列经济政策的出台,明显带有脱离国情,脱离实际的过激措施,从而导致目前的实体经济举步维艰,导致社会上大量创业失败者的出现,导致现在许多普通劳动者失业。目前的现状看似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其实是内部的经济政策波动所致。
庆幸的是,决策层意识到了这一点。目前开放农村养殖,放开地摊经济,特别是重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等,这些重大决策的调整,将对未来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7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补短板扩内需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确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措施,促进增加居民就业和收入。会议还提出,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进城农民就近打工就业提供机会。
一个14亿的人口大国,经济发展应该是稳步推进,急功冒进不符合国情,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目前为什么许多民营中小微企业会大面积出现倒闭潮呢?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地方政府的漠视,其他还有“脱实向虚”的经济环境,环保政策的刚性以及对于创业失败导致债务违约者一刀切的信用惩戒措施,这些都是民营中小微企业不能承受之重。
实事求是发展经济 一个经济体能让普通老百姓富起来,那就是最好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了新农村建设,为了环保,不让老百姓搞养殖;为了创建卫生城市,不让市民摆摊做生意;为了高科技,把中小微企业逐出工业园区;为了环保,让很多发展中的中小微企业关门倒闭。这些措施看起来是为了经济发展,美其名曰经济转型,可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却受到实实在在地伤害,老百姓口袋没有钱,你经济能转型到哪里去呢?
所以说,面对当前的国情,要实事求是发展经济,不能运动式的去搞一些高大上的模式。毕竟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毕竟有几亿人口还生活在贫困线下,片面追求环保、高科技、新领域等等,这就是脱离实际。 对于当前民营中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社会上要根本性改变认识,它就是普通老百姓的饭碗,就是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对于目前社会上的创业者,社会要给予肯定、尊重、鼓励和支持,要对创业失败者给予宽容和理解,要给他们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能从头开始,东山再起,这些才是务实的经济发展政策,这才是实事求是发展经济。
多举措推动经济发展 今年中央提出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今后经济工作的发展方向。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加快形成“双循环”的一部分。 可以说,多举并措推动经济发展,这是中央的英明决策,这将大大促进当前民营中小微实体企业的快速发展繁荣。但是,我们也要客观地面对当前形势,现在很多民营实体经济都在苟延残喘,很难在短期内恢复原气。所以说,政策的出台是一回事,想落实下去,想显现效果,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重道远。
|